建筑工程学院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重点发展的二级学院,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智能建造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设室内设计5个专业,在校生170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37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的27人。智能建造专业群是第二批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省特色名校、省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是“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省级职业院校教学团队、省“3+2”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省现代学徒制优秀试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专业在2022年省教育厅专业考核中均排名全省第一名。
一、教学团队
专家领航、名师示范、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实力雄厚。教学团队专家领航、以身示范,带头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有关要求,着力培养“六有”大学生。师资力量雄厚,名师示范、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实力雄厚。拥有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名。有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4人,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2个,全国住建行业技术能手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名、国家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37人次,省公安厅二等功1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与教育专家5名,鸢都建工名将1名,中国职业技术学会智能建造专委会委员2名。市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1名、院师德标兵4人。团队成员参与完成施工工艺1+X证书技能标准制定。
团队教学水平卓越,教改成效显著,教科研成果丰硕。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学院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有包括建筑工程技术省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获第十届淮海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71项,主持国家级(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1个。建有教育部国家社区教育“能者为师”推介课程1门,国家高等教育智能教育平台课程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11门、主持精品资源共享课各3门、省教学改革(重点)课题8项,有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1项、省级重点研究项目2项、承接横向课题20余项,获发明专利8项。
师德师风。团队成员坚持立德树人、以身示范,带头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有关要求,着力培养“六有”大学生。现有省公安厅二等功1人,省青年技能名师2名、市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1名、院师德标兵4人。专业带头人王广军是教书育人楷模,有情怀、有使命、有担当,被评为首届省青年技能名师,2016获山东省最美教师提名奖;2018获中共潍坊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2016-2023年7次荣获“师德标兵”、2013-2023连续10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住建行业优秀教师。
二、教学成果
教学水平卓越,教改成效显著,教科研成果丰硕。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职业学院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71项,建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1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是山东省钢结构BIM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有山东省优秀科研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潍坊市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4个,并有稳定的中国500强企业校外实习基地2个。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0%以上、社会满意度99%以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5%以上。
课程建设: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1门,教育部首批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1门,国家高等教育智能教育平台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山东省在线精品课程《千年土木 小筑拾遗》被学习强国收录。
竞赛获奖:依托省级名师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觉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艺术设计与绘画赛项银奖;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铜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1项;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3项,铜奖3项;大学生科技节一等奖冠军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高职组)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BIM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山东省VR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71项。
就业质量、就业对口:毕业生就业率近5年平均97.13%,通过近5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年进行的5次市场需求调研、就业市场分析、毕业生跟踪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学生能力测评情况分析和学生学业情况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调查分析报告和基于数据分析的专业质量分析年度报告来看学生就业对口率在76.27%,居同类院校前列。
三、产教融合
构建“学校主体、名企主导”双元协同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协同碧桂园集团、广联达科技、中国矿业大学等“中国企业500强”、优质协会、211高校建设“山东省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钢结构BIM职业教育联盟”“潍坊智能建造BIM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6个;与山东万斯达集团就业实习基地项目、与西安三好软件公司定向人才培养培训获批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依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打造“现代学徒”育人新生态。聘请全国住建行业技术能手杨俊达担任产业教授,实施“二融二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立师资培训基地1个,累计培养4届368人高素质技术技能建筑工匠人才。引入行业新技术,将1+X证书标准全面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6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4部。
聚焦区域智能建造产业新发展,持续加强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广联达科技、山东省地坪行业协会、中城装配式集团等共建3个产业学院,与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承接纵向、横向课题17项,成果转移转化6项,近年来立项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项,厅市级项目16项,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技术服务到账金额480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0.75亿元。是“全国地坪”、“全国绿色低碳建筑”等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面向社会、行业、开展非学历培训:依托特殊工种职业鉴定中心开展“架子工、塔司”等技能鉴定及培训4253人次。建有施工工艺等四个1+X证书培训考核站,完成了1+X证书培训考核562人,通过率达97.2%,其中为社会单位培训考核25人。
社会技术服务:校企合作开发优质培训资源,建设了省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课程3门。完成横向课题20余项,技术服务到账金额480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0.75亿元。
服务社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与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订培训协议,建立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学院,为当地行业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学校面向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和其他院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交流,业务范围广泛,培训人员达3000人次,三年培训费收入9967070元。
四、实训实习
建有一流的校内实习教学基地。自建“建筑VR仿真实训室”、“建筑BIM实训室”“1+X BIM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27个,校企共建智能建造实训基地1个,建有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2个、特殊工种职业鉴定中心1个、生产性实训中心2个,以及先进的理实一体化功能实训室11个。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00余万元。生均实训工位数1.73,满足4个1+X证书考核需求,满足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校内实习,社会培训,利用实训基地,进行大赛、技术研发,教师培训需要,开展“架子工、塔司”等特殊工种技能鉴定及培训,完成培训及鉴定4253人次。
建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依托智能建造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项目,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城山东中城智能制造产业园集团、山东省地坪行业协会成立了3个产业学院;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71个,充分保障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需求,培育了“齐鲁工匠后备人才”35名。
实施规范有序的校内外实训实习管理。制定了《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校内实训教学管理规定》《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14项。开发了实习实训信息化管理平台,采取了校企多元化管理,开发了26节点、45条指标,进行多元化考核,运用实习就业状态数据分析和诊断、优化,实现就业质量螺旋提升。
五、行业影响
专业地位: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专业在2022年省教育厅专业考核中均排名全省第一名。
领导行业组织:学院牵头成立“山东省钢结构BIM职业教育联盟”是全省首家建筑类职教联盟,有教育厅“山东省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广联达科技、西安三好等合作企业,共同参与了1+X(施工工艺)证书培训教材和试题开发。
辐射带动发展:王广军、韩琪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智能建造专委会委员,30余次参加专业标准制定、国赛省赛执裁等工作。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王广军先后到中国石油大学、威海职业学院等单位开展讲座和示范教学170余次,涉及受众教师2.32万人。